安徽蚌埠,这座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,有个“第一”的头衔:第一个把小龙虾“捧红”的城市。如今,蚌埠已经形成苗种繁育、成虾养殖、小龙虾销售、小龙虾特色餐饮等一体化小龙虾产业链。今天带你一起“云”游小龙虾的美味之路。
一只小龙虾的美味之路能有多长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先来看看蚌埠小龙虾的生长环境。
蚌埠位于安徽省东北部,淮河中游,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—淮河一线,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,水资源丰富,年均温度、降雨量、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适宜小龙虾生长。
可以说,蚌埠小龙虾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。那么从养殖水域到餐桌,蚌埠小龙虾还要经历哪些“旅程”?
第一,是育苗研发。
仅蚌埠皖浙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,从今年3月份开始,就繁育、售卖了10万斤左右的虾苗。
第二,是规模养植。
近年来蚌埠市部分乡镇兴起了养虾热潮,怀远、固镇、五河“,近10000亩的“稻虾共养”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,打通了当地农户种植和养殖双赢渠道。
第三,是出水营销。
养殖的小龙虾除了供应乡镇本地外,还有一大部分销往蚌埠市区的餐饮店和批发市场。
怀远县
新农人的“稻虾共养”致富路
蚌埠市已经形成苗种繁育、成虾养殖、小龙虾销售、小龙虾特色餐饮等一体化小龙虾产业链。
水好虾才好,怀远人张春连的塘口引入茨淮新河水,种植水稻、养殖小龙虾,生产出的稻米和小龙虾的市场认可度都很高。公司作为怀远县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之一,从今年3月份开始,就繁育、售卖了10万斤左右的虾苗。
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,张春连团队的稻虾综合养殖技术日趋成熟。现在每年亩均收获300斤小龙虾、1300斤绿色优质稻米,每亩净收益可达2500元至3500元。如今,在张春连的示范带动下,全镇的“稻虾共养”面积发展到近10000亩,带动了一批村民就近就业。
固镇县
虾经济 势头火 “稻虾共养”促农增收
在固镇县连城镇禹庙村,位于怀洪新河与浍河交界口,水塘沟渠众多,适合水产养殖。在养殖户张宽利的带动下,禹庙村的龙虾养殖户发展到十几家,成为固镇远近闻名的农业特色村。
亩均增收千元,对于普通农户来说,已经是小日子甜如蜜。目前,连城镇已经计划打造多个稻虾轮作示范基地,为乡村振兴、农民增收提供范本。
五河县
好水养好虾 “虾稻共养”一田双收
在位于五河县申集镇大董村的家庭农场,负责人李同在忙着捞虾,手里的电话一直忙个不停,不断有客户向他催货。五河县泉兴种养殖家庭农场不到300亩地,但每年小龙虾产量能达到20万斤以上。
今年,养殖户们打算在村里的支持下,把乡村旅游与虾稻共养有机结合,开发特色旅游项目,助力乡村振兴。
“链”出小龙虾产业致富路
“我们是差不多有多少货,人家就拉多少货走”
“我有9亩多地 ,一直都在里面喂喂虾、倒倒虾,每月工资在3000块钱左右”
“我有一百亩塘,每天采虾在150斤左右,按虾的价格看,应该是蛮不错的”
“虾还是可以的,比干别的还强,一季虾一季稻,是能盈利的”
这是蚌埠市龙虾养殖基地村民们说的话。
在蚌埠,靠“虾稻共养”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村子数不胜数,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,打通了当地农户种植和养殖双赢渠道。
近年来,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,稻虾综合养殖技术日趋成熟。基本上每年亩均收获300斤小龙虾、1300斤绿色优质稻米,每亩净收益可达2500元至3500元。如今,“稻虾共养”面积发展到近10000亩,带动了一批村民就近就业。
众多口味的小龙虾
蚌埠各家小龙虾馆,一边传承着自己的烧虾秘方,一边吸收着全国各大流派的调味精髓。
中国第一个“吃虾之城”的故事,其实一直都在继续,因为在蚌埠,人们对小龙虾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。
各有秘籍的烧虾人
万物皆可龙虾配
23年经典烧虾
记 者:沈迪 陶蕴伦 竹迪 李翔 周学伟 怀远融媒 肖馨雨
视频制作:晏静宜 陈阳 张小枫
编 辑:张潇潇
校 检:魏伯弢
审 核:卢静 李琥
监 制:张晓煜
总监制:丁云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