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开智君说做自己擅长的事,还是喜欢的?很多人在职业选择时,都有过这样的困惑。如果擅长与喜欢的事之间发生冲突,该怎么选择呢?怎么选择才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更有利?下文,开智课程教研团队的猫柳,与你分享《做自己擅长的事,还是喜欢的?》这本书中的九个建议。 作者:猫柳来源:公众号「自由特质协议」图源:Unsplash 前一阵读完一本关于择业的书,看完后很喜欢,大肆推荐给同事。 这本书谈论的核心问题,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:
做自己擅长的事,还是喜欢的事?
如果时光倒流十年,你问那个二十多岁、满脑子文艺想法的猫柳,我一定会铿锵有力地回答:肯定去做喜欢的事。 但你今天问我,我一定会回答:当然是做又擅长又喜欢的事啊(就是这么狡猾绕过二元对立)。 擅长的事,指的是你的 天赋适合做的事。 喜欢的事,指的是你的 兴趣引导你做的事。 当天赋与兴趣一致时,我们对职业的成功和满意度是最好的。 做擅长的工作,容易获得职业成功。
普遍而言,当涉及客观上的职业成功时,天赋/能力看起来更为重要一些。当自身的天赋符合一项工作的理想天赋时,人们能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好。
做喜欢的事,职业满意度更高。
现实工作与理想工作之间一致性越高,人们对职业的满意度也就越高。
如果擅长与喜欢之间发生冲突,该如何选择呢?作者给出了九个建议(被我吞掉了一个)。
建议1:给天赋一次机会
只要从事的工作没有让你全然抵触,请给你的天赋变成才能的机会,就算它并不是你感兴趣的事情。 为什么?因为成年以后,天赋比兴趣更不容易改变。兴趣就像男人的心,经历成功或失败后,可能会发生彻底的变化。 所以,答应我,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,给天赋一次机会: 进行一次(或两三次)实习; 当一次(或两三次)试用学徒! 去旁听大学里的课程,……至少涉及四五个学科,且要选择不同的老师的课来听!
建议2:对自己严格一些
若想「心流」造访,少不了辛勤劳动。创造力研究显示:
……只有那些辛勤工作的人,那些掌握了全面的专业知识的人,才能获得“缪斯之吻”的机会,才会拥有天才般的想法,才可体验“心流”的状态,而这毫无例外适用于所有工作内容与职业。
建议3:反向思考
如果你不能想象自己的理想工作,请试试反着来思考或行动。 对你而言,什么是完全糟糕、一定会令你感到极度不适的工作? 这会是怎样的一份工作? 工作的地方会是在哪里? 你将和谁共事? 你的上级或同事会是什么样的特质?
建议4:分析你的阻力
现实与理想工作之间可能存在让人惴惴不安的情绪。分析阻碍你从事理想工作的原因是什么? 是你的职业愿望与父母的设想相悖吗? 是与社会观念相悖吗? 是会伤害到最好的朋友吗?
建议5:请自私一些
也许,有些时候,你需要自私一些,抛开社会评价,站在自己这一边来思考: 如果没有遵从自己最理想的职业愿望,将会作何感想? 若从事了最为糟糕的职业道路,会怎样? 为了避免做出不明智的决定,你可以在不同选择之间列一张利弊清单,对每个选择加上权重。过几天再重复做一次。 当权衡所有利弊之后,将该项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之后,就该全力以赴实现这个职业愿望。
建议6:谨防过度乐观
世上最可怕的事,在我看来,莫过于「不知道你的不知道」,也就是「元无知」,也叫邓宁-克鲁格效应。 什么是邓宁-克鲁格效应?用我一位朋友的话来概括,就是:学渣不知自己渣,学霸不知自己婊。 如果一个人对目标设想过于乐观,并忽略在以前工作中取得过的「并不是最好的」成绩,他尤其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天赋,而且高估得很严重。
建议7:偶尔「灵魂出窍」
我们对自身天赋和能力的评价存在「盲区」,也就是你可能不知道你不擅长的领域,这时候你可以假装你不是你,采用第三视角来回答一些问题: 在_(方面),其他人会期待我取得怎样的成绩? 当我想象,有这么一个人,至今为止,他在_(方面)和所取得的成绩一样,而且他和我有着同样的目标,那么,这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采取行动?这个人在该情况下取得怎么样的成绩?
建议8:审视你迄今为止的成功与失败
设定目标时,不要首先关注目标本身,而是关注你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成就。比如,列一张清单,清算你的成功或失败。 哪些方面是好的? 在哪些方面你未能达到目标? 为什么没能实现? 同理,在换工作时,你也可以思考:「我曾在哪些非工作的活动中尤其成功、满意或感到幸福」、「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规划自己接下来的事业道路吗?」
建议9:请他人评估你在__职业上的潜力
通过外部观察者,提高评估的客观性。你也可以通过直接询问其他人,得到意见后再进行综合考虑。 就像前几天有位同事问我:「如果除了用成败来评价自己,你会用什么维度?」我建议这位同事多问问他的身边同事,看他们如何评价自己的优点。 作者在第十个建议中提到「正念」,也就是让注意力回到当下,关注自己的内心声音。
小结
一百年前,有一位心理学家,他本科毕业后想当一名小说家,于是把自己关在小阁楼里,写了一年的小说。这一年,他除了听音乐做恶作剧,做了任何除了写小说之外的事情后,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以小说家为生。幸运的是,他随即在书店遇上了华生、巴普洛夫的著作,生出相见恨晚之感,果断投笔从「行为主义」,考入哈佛做实验,终成一代心理学大师。他就是行为主义代表人 B.F. 斯金纳。 有些人的职业抱负和目标不一定正确,承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,就像二十三岁的斯金纳。斯金纳用人生经验告诉我们:果断放弃自己不适合的领域,才能迎来「天赋」绽放的时刻。 如果世事能双全,擅长与喜欢都拥有,那么要做的,就是全力以赴实现你的理想。 ■
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更容易获得好的人生发展。我们该如何识别出自己的优势呢?欢迎报名开智「人生优势论」这门课,它是阳老师人生发展学的基础理论「人生四论」之一。
它的要点简而言之,人生优势分成个人优势与情境优势,总计九大类,也就是你人生发展的九芒星。其中的情境优势,才是 28 岁之后人与人的发展区分开的关键。
本次课程今日正式开始预售,将于 3 月下旬开学,5 月初结业。首期课程形式为阳老师团队直播课、录播课、活动课以及参与开智测评等,帮助你深入理解自己,建立你的人生优势系统。
想将这门技能收入囊中吗?立即报名!首期内测正式开启,福利多多,抓住机会啦~
人生优势论,建立你的优势系统人生优势论,建立你的优势系统人生优势论,建立你的优势系统
↙点击阅读原文,建立你的优势系统